04-11
2024

追光行动丨张曜:突破海外技术壁垒 奋力争当锻造行业青年领军者

浏览:

- 开栏语 - 

  

榜样,是旗帜,是灯塔,是身边默默耕耘、精益求精、矢志创新的每一个人。BOB首页公众号以“追光”之名,推出系列典型人物报道,让我们一起追随这些匠人之光、昂扬之光、奉献之光,感悟汲取奋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征程的力量。



张曜,高级工程师,2004年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自那时起,他便投身于金属材料加工工艺设计和质量管控工作。2012年他加入BOB(中国)官方网站旗下郑州锻造一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郑州锻一”)属下韶关市中机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公司技术质量管理、项目开发、工艺开发、设备管理及技改技革工作。


近20年来,出于对金属材料加工行业的热爱,他一路拼搏,为公司填补工艺技术空白。凭借优秀的技术研发能力,荣获2016年韶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用青春和汗水在波澜壮阔的工业化浪潮中,书写了心怀梦想的工业人对技术执着追求的奋斗篇章。


专注金属材料处理

奠定公司锻造技术基础


郑州锻一成立于1965年,有着58年专业锻造经验,是目前河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自由锻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主要业务为锻造,机械加工和热处理,其产品在通用机械,工程机械,船舶海工,轨道交通,模具钢,机械储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我国“大国重器”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曜深知材料研究与热处理技术是公司各项锻造工作开展的基础与核心,2018年,他作为研发团队的核心人员与团队成员共同攻关轨道交通装备中使用的重载机车齿轮项目,重点聚焦齿轮所使用的金属材料,从材料分析、配比,到加热温度的监控、加热方式的选择,最终成功实现高速重载机车齿轮的国产化。公司拥有了高铁及重载机车驱动齿轮坯设计和制造技术,在此基础上,公司生产的重载列车齿轮坯pBE、重载机车传动齿轮箱用HXD1C从动齿轮、动车驱动装置轮毂等产品均获得“河南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苦心攻克研发难题

打破海外技术垄断


在攻克材料难题以外,张曜也不断填补公司在各类锻造领域中的技术空白。海上移动平台在海上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公司曾一度垄断国内海上平台桩腿半圆板等部件生产,导致产品价格昂贵、交货周期长,严重影响我国海洋装备发展进度。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张曜带领团队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情况下,一切从零开始,一步步试探摸索。



为了缩短研发周期,他经常连续工作十几小时。有一次,团队在设计一个工装夹具时遇到设备长度有限制的难题,他从早上八点上班开始,一直在琢磨如何改进设备,拿着纸笔蹲在车间的设备旁边比比划划。当时车间的温度高达35度,穿在身上的工装都湿透了,他全然不知,一直沉浸在思考中。当天,他和团队成员在车间里待了整整24小时,直到第二天清晨的阳光照进厂房时,他才意识到天亮了。


在他与团队废寝忘食地钻研下,该项目最终于2014年突破了技术难题,彻底解决了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用半圆板的国产化工艺问题,并将半圆板的一次制造长度由4米增加到8米,减少了半圆板安装对接的焊缝数量,大大提高了桩腿的制造效率。该部件的顺利国产化使得桩腿半圆板国际市场价格下降50%,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以技赋能

培育内部技术人才


公司的技术发展离不开对一线技术工种与科研人员的培养,面对公司存在的招工困难现象,张曜积极推动公司优先招聘当地农村劳动力,并组织相关培训、考核,安排考核合格的工人们投入一线岗位。目前,公司周边村镇有40多名村民在公司就职,一线员工稳定,2022年员工流失率仅为2%。同时,为推动公司内部技术人才培养,他要求生产和技术部每年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并每年组织广大职工开展技能、技术等培训10次以上,积极培养各种类型的实用性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张曜用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为锻造行业的发展与公司的进步不断提供助力,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他的事迹也将不断激励着企业的后辈青年们继续投身于科研技术突破的伟大事业中。

即将呈现,敬请期待